红鳞扁莎
Pycreus sanguinolentu (s Vahl) Nees ex C. B. Clarke
≡Cyperus sanguinolentus Vahl Enum. Pl. 2 :351. 1805;广州植物志 747. 1956.
一年生草本。秆密丛生,高25-45cm,扁三棱柱形,粗1. 2-1. 4mm,无毛。叶生于秆的下部,通常短于秆,稀较长,具长叶鞘;叶鞘淡褐色,有深褐色的点和短纹;叶片条形,平张,宽2-3mm,两面无毛。总苞片3-4,叶状,长于花序;长侧枝聚伞花序简单,有3-5个辐射枝,辐射枝长短不等,最长的约4cm,有时甚短,因而花序呈头状;小穗5-10多个在辐射枝的上端排成短的穗状或近头状,开展,狭卵形或狭长圆形,长0. 8-1. 2cm,宽2. 5-3mm,具6-24朵花;小穗轴4棱柱形,无翅;鳞片卵形,长约2mm,膜质,中间绿色,有3-5条脉,有龙骨状突起,在绿色部分的两侧各有1宽的纵沟,纵沟为麦秆黄色,边缘暗褐红色或暗血红色,先端钝,无或有很短的小短尖;雄蕊3或2,花药长圆形,药隔伸出;花柱细长,柱头2。小坚果倒卵球形或宽椭圆体形,双凸状,长为鳞片的1/2-3/5,成熟时黑褐色,密生微突起的细点。花期:花、果期:6-11月。。
产地:七娘山、南澳 (邢福武等4678,IBSC) 、仙湖植物园 (李沛琼950) 、笔架山公园 (李沛琼1837) 。生于湖边、溪边或山坡水沟旁,海拔50-100m。
分布: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海南、广西、湖北、湖南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、四川、陕西、甘肃 (南部) 、宁夏、青海和新疆。朝鲜半岛、日本、俄罗斯、印度、斯里兰卡、不丹、尼泊尔、克什米尔地区、巴基斯坦、哈萨克斯坦、乌兹别克斯坦、吉尔吉斯坦、塔吉克斯坦、亚洲西南部、缅甸、泰国、越南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、巴布亚新几内亚、澳大利亚、太平洋诸岛屿和非洲。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《深圳植物志》第4卷 217页
4368
图 241 红鳞扁莎 Pycreus sanguinolentu
4368
图 241 红鳞扁莎 Pycreus sanguinolentu
1. 植株,示根、叶、秆和花序;2. 小穗;3. 鳞片;4. 小坚果。(杨莎绘)
1. 植株,示根、叶、秆和花序;2. 小穗;3. 鳞片;4. 小坚果。(杨莎绘)
版权所有 ©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 粤ICP备09129350号-9      
地址: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 咨询电话:(0755)2573 8430 Email:fsz@iplant.cn